evo视讯真人-津媒,本届18强赛未打破亚洲足坛竞争格局 后两档仅印尼队成功逆袭
admin
2025-08-25
22
随着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8强赛分组抽签结果的揭晓,亚洲足坛的竞争格局再次成为媒体和球迷关注的焦点,天津媒体《津门体育》在最新一期专栏中指出,本届18强赛的整体形势并未打破亚洲足球传统的竞争格局,尽管赛事规模扩大、赛制调整,但强弱分明的态势依然明显,唯一令人意外的亮点是,原本被列为后两档的印尼队成功实现逆袭,成为本届赛事中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马,这一现象虽为比赛增添了悬念,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亚洲足坛的整体实力分布。
18强赛分组结果反映传统格局
本届18强赛的分组结果充分体现了亚洲足球的固有层次,日本、伊朗、韩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等传统强队继续稳居第一档,其在亚洲足坛的统治地位难以撼动,这些球队不仅拥有丰富的国际大赛经验,还具备出色的技战术体系和成熟的青训基础,使其在亚洲范围内始终保持竞争力。
第二档球队如伊拉克、阿联酋、阿曼、乌兹别克斯坦等,虽在某些时期有过亮眼表现,但整体实力与第一档球队仍有明显差距,这些球队往往能在小组赛中制造麻烦,但缺乏持续稳定的发挥,难以在关键战役中击败顶级强队。
第三档及以后的球队,如中国、约旦、巴林、叙利亚等,大多扮演陪跑角色,尽管偶尔爆冷,但整体实力和底蕴不足,使其难以突破传统格局的束缚,津媒分析指出,这种分档结构不仅基于国际足联排名,更是亚洲足球长期发展不平衡的真实写照。
印尼队的逆袭:偶然中的必然
在本届18强赛中,印尼队的表现成为最大亮点,作为原本被列入第四档的球队,印尼队凭借归化球员的加入和战术体系的优化,成功逆袭至第三档,并在预选赛中力压多名对手晋级18强,这一突破被津媒视为“偶然中的必然”。
印尼足球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近年来,印尼足协大力推动归化政策,引进了多名拥有印尼血统的欧洲联赛球员,显著提升了球队的整体实力,印尼国内联赛的职业化改革和青训体系的完善,也为国家队输送了更多人才,主帅申台龙的战术调整和团队凝聚力建设,进一步激发了球队的潜力。
津媒也指出,印尼队的逆袭仍属个别案例,并未带动后两档球队的整体提升,其他如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球队虽有一定进步,但受限于足球基础薄弱和资源投入不足,难以复制印尼的成功模式。
竞争格局未变的深层原因
津媒认为,本届18强赛未能打破亚洲足坛竞争格局的深层原因在于亚洲足球发展的结构性矛盾,顶级强队与中下游球队之间的资源分配极不均衡,日本、韩国等国家拥有成熟的职业联赛体系和强大的商业支持,而许多后两档球队仍面临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亚洲足球的战术理念和青训体系存在巨大差距,传统强队注重技术流和整体配合,而许多中下游球队仍依赖身体对抗和防守反击,缺乏可持续的足球哲学,这种差异在高速、高强度的国际比赛中被进一步放大。
亚洲足联的赛事安排和政策导向也未完全惠及弱势球队,尽管世界杯名额增加至8.5个,但多数后两档球队缺乏长期规划,往往只能短期拼凑阵容,难以形成持续竞争力。
对中国足球的启示
作为第三档球队的中国队,本届18强赛的分组形势并不乐观,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强队同组,出线难度极大,津媒指出,中国足球应从印尼队的逆袭中吸取经验,但更需直面自身问题。
归化政策虽能短期提升实力,但并非长久之计,中国足球的根本出路在于夯实青训基础、推动联赛职业化改革、并建立符合国情的足球哲学,管理体系的科学化和去行政化也是关键,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打破“陪跑”的宿命。
亚洲足球的未来展望
尽管本届18强赛未打破传统格局,但亚洲足球的整体水平仍在提升,更多球队开始重视归化与青训的结合,并加大投入引进外教和先进理念,越南、泰国等东南亚球队的进步,以及印尼队的异军突起,均为亚洲足球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世界杯名额的增加,亚洲球队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但若要从根本上改变格局,仍需亚洲足联和各国足协协同努力,推动资源均衡分配和整体水平提升。
本届18强赛再次证明了亚洲足坛的竞争格局尚未发生质变,印尼队的逆袭虽为赛事增添了看点,但并未改变强弱分明的现实,对于中国足球和许多中下游球队而言,唯有脚踏实地、长期耕耘,才能在未来的亚洲足坛占据一席之地。
评论